首页

当下,在书面语境,特别是网络语境中,"阅读"一词正在越来越多地被"悦读"一词所取代,想必自有它的道理。"悦读"和"阅读"一字之差,但就读者的心理感受而言,却千差万别。

"阅读"总掺杂着一种盲目、被动的感觉。而"悦读",就有了目的性、主动性、一贯性,甚至依赖性的成分。

首页 > 悦读时间 > 推荐图书 > 那些历史,那些人——《明朝那些事儿》有感

《恶意》

2013-10-17     编辑:huxiaobei   点击:26794

   

     “一直以为,知道了凶手是谁,推理小说也就结束了,《恶意》彻底颠覆了这一观念。” 《恶意》被媒体和读者列为作家东野圭吾的巅峰之作,与《白夜行》同享光辉与荣耀,这两部作品恰似两生花——《白夜行》为了爱粉身碎骨,《恶意》因为恨万劫不复。
     到底要有多恨,才一定要让用对方生命的代价来偿还,到底要有多恨,才会让一个人苦心钻营直至毁掉对方的一切。人性的阴暗面就像太阳照不到阴影,傲慢、妒忌、暴怒、懒惰、贪婪、贪食及色欲,面具后的究竟是一颗赤子之心,还是腐化的灵魂。《恶意》——依然是惊心动魄的案件回溯,巧妙至极的布局推理,但东野用了将近三分之二的笔墨去追索的却是事件的动机:为什么要杀人?加贺警官打破了凶手似是而非的狗血动机以后,我几乎对这本书没了兴趣。可是,东野就是很喜欢在最后十页给人惊喜:
     当一切所谓强硬的动机都像泡沫一样陷落下来时,正是另外一些平静里积蓄的力量脱颖而出的时候。这股扭曲到极致的恶意一直在平静的叙述下积蓄着积蓄着,绕了一圈又一圈,到最后真相浮现的那一刻,一个简单的案件升华到了探讨人性罪恶面的课题上。没错,野野口的确是杀日高的凶手。本来一个冠冕堂皇又华丽的动机,暗藏了凶手费尽心机的骇人恶意,也抛出了在命案前每个人心底都会有的疑问:究竟是什么样的深仇大恨一定要致人于死地呢?
     看到结尾,让人背脊放凉的不只是凶手真正的恶意,而是不寒而栗地自问,谁又能够保证在自己的内心深处不曾有过这样的恶意?

 

 

分享到:MYZJ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