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下,在书面语境,特别是网络语境中,"阅读"一词正在越来越多地被"悦读"一词所取代,想必自有它的道理。"悦读"和"阅读"一字之差,但就读者的心理感受而言,却千差万别。

"阅读"总掺杂着一种盲目、被动的感觉。而"悦读",就有了目的性、主动性、一贯性,甚至依赖性的成分。

首页 > 悦读时间 > 推荐图书 > 喜怒哀乐——怒

泅过一座城——《红拂夜奔》书评

2017-05-05     编辑:梦尘123   点击:8944

这是一部关于逃的小说。
逃离夜,逃离城,逃离时间,逃离欲壑,逃离一座座自己建构的意义,逃离向一个相反的,循环的尽头。
《红拂夜奔》整本书就好像是栽进了万花筒,魔幻般的支离破碎。
一个传说从起点到终点被插科打诨又似玄奇晦涩的言语不断地割裂,延展,纠缠,重叠,以及倒带。故事从一板一眼的风月传奇沦落成一个有点疯癫的数学研究者的梦呓,时间的节点被毫无头绪地接连到一起,所有人一遍又一遍用奇谲浓烈的色调涂鸦自己的画像。
王小波的小说给人第一眼的印象总是他奇特的语言,我觉得现在的段子手都该叫他声祖师爷。比如开篇这段
“洛阳是泥土筑成的,土是用远处运来的最纯净的黄土,放在蒸笼里蒸软后,参上小孩子屙的屎,放进模板铸成城墙。过上一百年,那城变成豆青色,可以历千年不倒。过上一千年,那城墙变成古铜色,可以历万年而不倒。过上一万年,那城会变成黑色,永远不倒。”
以及后面大段大段的文字诸如“李靖在洛阳城里当流氓,却是流氓中最要不得的一种。这就是说,他想像市场上的小贩要保护费,却不好意思开口,也不好意思伸手,这就使问题复杂化了。”
“你走在隋朝的大街上,吃着烤羊肉串,发现有人鬼鬼祟祟的跟着你,千万不要诧异。那都是些木匠的小徒弟,在给师傅找算筹,图的是你手里的那根竹签子。”
“大隋朝的官儿张三到李四家里做客,李四说,张兄,看看兄弟养的歌妓;打个榧子,那些姑娘跑出来给张三看,就像后来的官儿请人看自己的郑板桥张大千;其中的区别就在于字画不会跑,歌妓不能挂在墙上。”
这些文字从湿漉漉的史册中爬出,因而带着阒远的古调;又被王小波用戏谑的语气抹拭得面目全非,从而夹杂着现代感十足的浪漫不羁。浓墨重彩版的抽象派画作。比如“十七岁时见到的紫色的天空,岸边长满绿色芦苇的河流”,红拂“古象牙似的”眼瞳,“一团黑雾一样琢磨不定”的头发以及洛阳铅灰色的水洼和豆青色的城墙。
毫无疑问,这些看起来颇有玄机的段落有着反讽,隐喻,寓言等等不可言说的修辞,在
王小波所惯有的幽默下流淌着不尽的消极调调:对人性,对体制,对自由,对超越与逃离。
当然,可能有些话语没有什么意义,解剖这些隐喻也蛮耗力气,而且王小波自己其实不太喜欢总在怪诞的背后埋下太多太多的意义。
还是从整本小说的架构来看。
唐人传奇里的红拂夜奔本身就是一个关于逃离的故事,结局很完美,也只有一个人—红拂在逃离枷锁。这也是我们所喜闻乐见的。再有些见识的人也只是在红拂夜奔的行为上费些词藻赞叹。
然而天才王小波对故事进行了更为惨烈现实的解构:还是那三个人,还是一样的情节,把时间拉长一点儿,每个人又都回到原点,希望变成绝望。
故事的开头李靖多才多艺,会波斯文,写淫秽小说,画春宫图,架着双拐走在洛阳大街上,姿势风流潇洒。红拂在石头花园里养着长发。至于虬髯公,他在用嘴打麻鞋。
红拂和李靖都是自由主义者,他们逃离了洛阳,虬髯公在背后尾随。然后,他们见了一座有海风气息的长安,后来,红拂厌倦了,她想逃离长安,李靖却不想再逃了,红拂就提出殉节申请,没通过,故事的最后她落到了魏老婆子手里,自杀了。虬髯公呢,他当上了扶桑国王,由于红拂嫁给了李靖,他成了一个变态的男人。
故事的情节其实很简单,但在小说里每一个情节被不断的细化拆分,像一盘麻将一样,错乱地洗来洗去。而这种结构又与王小波所写的“根本没有指望,我们的生活是无法改变的。”
结局和开头被打乱次序,过程也可以嫁接,因为一切的超越和经历是没有意义的,你从一座囚牢押解到另一座囚牢,区别只是主动和被动。
   红拂和李靖为什么要私奔呢?没有什么原因的“莫名其妙”。李靖犯了事儿(他喝醉了在房顶上跑了跑,结果墙塌了害死了人),拽着一旁的红拂就莫名其妙地逃走了。
   但其实在第一次的逃离中,迈出第一步的李靖才是被动的,而偶然牵扯进来的红拂成了主动(虽然她自己老老实实地回答我也不知为什么)。因为当他们离开洛阳,在黑地里走路,李靖感觉是离开了壳的贝,他放不下那些泥泞的街道,泥和屎筑成的城墙,尽管他的血液里喜欢风。而红拂,她感觉像植物的种子随风飘走,换个地方开始生长,她时刻准备着“从一个死气沉沉的地方逃出去”。
   所以,李靖设计了三个长安,但他也困死在了长安。因为三十岁以前他就是个本分人。的确,他想象力丰富,爱好发明,一开始他浪漫而不切实际,想把长安建在海边莱州,建无数的风车,而长安是一片石头高塔,或者把长安建在峨眉山腰,有数不清的水道纵横交错。
   但他还是与体制妥协,他用泥土建起长安的城墙房舍,制定各种制度。于是,长安成了另一个角落的洛阳,比洛阳还洛阳。于是,李靖老了,就用老年痴呆骗自己,他没力气再逃出长安。
   李靖不是一个彻底的自由主义者。
   而红拂,她是,所以她活得更惨烈。她从一开始就与众不同,作为收藏品的她纯净得可笑,不当班时就跑出去玩,穿着皮质的超短裙在洛阳的街上逛着。后来,她想殉节,结果被长安的体制给拦了下来。于是,她自作主张地上吊了。她自杀不是因为山盟海誓,只是觉得“没意思”。
   不管是李靖还是红拂,都在做一场悲伤而绝望的逃离。
   洛阳,长安都像是一片沼泽,越用力就越陷进去,窒息,休克,然后落进更深的沼泽。而就算你漫不尽心,还是在沼泽表面晒着晦暗的太阳。所以,与其说逃离,倒不如说迁徙或是流亡。这是王小波镜子里的呢喃,哲人的忧伤让他明白所有人殊途同归的结局。“只能强忍着绝望活在世界上。”
   从被束缚到挣脱,从挣脱到再被囚禁,王小波似乎觉得他所做的堂吉诃德式的努力不会发生丝毫的改变。不甘的怒意不断地撞墙自戕,火焰也被凝固,被做成标本,留下在图鉴里。
                                                                                    作者:韩强

分享到:MYZJ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