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在书面语境,特别是网络语境中,"阅读"一词正在越来越多地被"悦读"一词所取代,想必自有它的道理。"悦读"和"阅读"一字之差,但就读者的心理感受而言,却千差万别。
"阅读"总掺杂着一种盲目、被动的感觉。而"悦读",就有了目的性、主动性、一贯性,甚至依赖性的成分。
林清玄写作的三个时期:旭日初照、镜花水月和繁华落尽。其中镜花水月时期的菩提系列尤为动人内性。在《心的菩提》中,充满佛性的《佛鼓》、“人间有味是清欢”的《清欢》都隐隐约约与心海中的涛声呼应。所有的文学作品都能告诉我们人生是苦的,《心的菩提》更让我们学会如何解脱自己于泥淖之中,让灵魂在佛光中受到净化。
“咬得菜根,百事可作。”在这个快节奏的钢筋森林里,需要这样一份古思,从寂静中踏风而来,俯在耳根,唤醒你久睡的真我,剔出你纯粹的灵魂。谈修身,论处事,指点待人,教导接物,以古尺量今生,一种崭新的睿智洞明会照亮你的心境。
缺失的开始,省略的结束,支离破碎的经过,莫名其妙的对话。当智商无法让你描绘整个故事时,那就调动为数不多的经验和稍显稚嫩的情感去想象、去填补空缺。那就是生活。
当苹果、微软、谷歌,这些闪耀的名词集中在李开复一个人身上时,你一定惊叹于他那些传奇经历,然而,这本自传将带你走近那些传奇。那些苦痛的的历练与抉择都将给你带来新的启示;平凡的细节也将带给你信心,因为只要勇敢“追随我心”,你也可以让“世界因你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