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下,在书面语境,特别是网络语境中,"阅读"一词正在越来越多地被"悦读"一词所取代,想必自有它的道理。"悦读"和"阅读"一字之差,但就读者的心理感受而言,却千差万别。

"阅读"总掺杂着一种盲目、被动的感觉。而"悦读",就有了目的性、主动性、一贯性,甚至依赖性的成分。

首页 > 悦读时间 > 推荐图书 > 第十季:学以立身

《胡耀邦传》

2012-05-17     编辑:yuedu   点击:2813

 

作者简介

张黎群:曾任共青团中央办公厅副主任、中国青年报社长兼总编辑

张定:曾任团中央学校工作部秘书主任兼全国学联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社长

严如平:曾任团中央书记处秘书、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李公天:曾在团中央宣传部工作、任中央党校教授兼《理论月刊》主编

唐非:曾任新华社记者、中国青年报常务副总编辑

 

内容简介

本书由五位作者历时15年完成,全书三卷约九十万字,本册为第一卷,主要记述胡耀邦同志从1915年到1976年的革命生涯,着重描写了他从青少年时代到投身革命,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光辉历史,以及新中国成立后主持团中央工作和到地方工作的经历。

 

 

感《胡耀邦传》

 

“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当年热播电视连续剧《宰相刘罗锅》的主题曲曾红遍大街小巷,近日重温那旋律,我想起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位伟人,他便是胡耀邦。自胡耀邦1989年离世,至今已有20余年,这些年,后人们尤其是六七十年代出生的民众都对其推崇备至。在胡耀邦身上,我们看到了他的人格魅力,看到了人性的闪光,这是他赢得人心的根本。今年寒假,我怀着对伟人的敬仰和对其生平经历的好奇,阅读了《胡耀邦传(第一卷)》。

《胡耀邦传(第一卷)》最大程度还原了从胡耀邦出生一直到1976年的事情。其实此时,对胡耀邦来说,历史的大幕还没有正式拉开,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也都发生在以后时光里。在读这本书时我了解到了胡耀邦的成长经历,发现了一些细节,从而可以理解了胡耀邦后来做出那些抉择的理由。读罢全书,如果让我用两个字来概括胡耀邦的话,那便是“真”和“实”——讲真话,做实事。

    我清楚地记得书中第二章第二节是《蒙冤“AB团”》。正当胡耀邦以一颗赤诚之心,努力走着艰巨的革命事业道路的时候,一场意想不到的灾难落到了他身上,他被指认为“AB团”分子,还差点因此丧命。多亏了张爱萍、顾作霖、冯文彬等上级认真负责的精神,及他们对胡耀邦的关心和照顾,他才能坚持下来。最后在顾作霖的主持下,他们给胡耀邦作了实事求是的结论,冤案得以解除。这一段遭遇,对胡耀邦来说,可以说是刻骨铭心的。

十年后,延安整风运动开始了,和当年的“AB团”相似,整风运动也造成了大量冤假错案。在延安,仅半个月就“挖出”所谓“特嫌分子”1400多人,大批干部惶惶不可终日。胡耀邦当时领导中央军委一局的审干、反奸,他感觉延安这样组织严密的地方竟有这么多特务混进来是不可思议的。想起自己当年在苏区被打成“AB团”的经历,他断定其中必有大量冤情,并通过试验验证了自己的想法。他在总政治部机关作出四条规定:严禁打人骂人、非经批准不准捆人、没有充分证据不得逼供、严防自杀。

少年时期蒙冤“AB团”,青年时期经历延安整风,这样的人生经历使得胡耀邦在“文化大革命”以后大力推动思想解放,平反冤假错案。他也因此受到了民众的爱戴和敬仰。民间俗语有“受了苦,找中组部;有冤枉,找胡耀邦”。

第一卷的内容写到76年就止笔了,后两卷因内容涉及敏感话题,而其五位编撰者坚持原则,使得其无缘与世人见面。我们这一代在成长过程中,虽然上了不少历史课,读过不少历史方面的书,但对于胡耀邦实在是了解甚少,这可以说是造成了这段需要被记忆的历史的记忆断层。若不是团干培训班的这次读书活动,我恐怕也不会有机会去了解他,走近他。读罢第一卷,我似乎能够猜想他被迫离职的原因。胡耀邦的心那么纯净,容不得污秽,甚至有学者撰文称他为“中共的良心”。胡耀邦说:“我这辈子有两个没有想到,一个是没有想到被放在这么高的位置上;一个是没有想到在我退下来以后还有这么好的名声。”

最后,引用中央电视台文艺部资深掌门人邹友开献给胡耀邦的歌《好大一棵树》的歌词来结束这篇文章,这首歌可以说是胡耀邦人生的真实写照和真我本色。

头顶一个天/脚踏一方土/风雨中你昂起头/冰雪压不服/好大一棵树/任你狂风呼/绿叶中留下多少故事/有乐也有苦/欢乐你不笑/痛苦你不哭/撒给大地多少绿荫/那是爱的音符/风是你的歌/云是你脚步/无论白天和黑夜/都为人类造福/好大一棵树/绿色的祝福/你的胸怀在蓝天/深情藏沃土

永远怀念出色的人民领袖,伟人,胡耀邦同志。

(顾竹韵)

分享到:MYZJ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