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的追逐

国人的追逐

北京时间2012年10月11日19时,瑞典诺贝尔委员会宣布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为莫言。这一刻之前诺贝尔奖对于中国人来说是若有似无的痒。而这一刻之后,就像实现百年奥运梦一般,中国人的热情被点燃。有人诧异,有人惊喜;有人平静的称之意料之中,有人却背道而驰的感到失望……在莫言获奖之后,国人百态,悉数呈现。

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后,淘宝书店十分钟卖光库存

11日晚,瑞典文学院宣布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后,淘宝网有部分商户相关莫言的书籍在当晚全部售罄,部分有现货的商户,已经在莫言作品宝贝描述中新增了“诺贝尔文学奖”等介绍。淘宝数据显示,从11日晚8点至第二天早上8点,网友疯狂下单2600笔,莫言作品长篇小说《蛙》、《红高粱家族》、《生死疲劳》分列前三位。(节选自鲁网新闻频道)

教材编写组莫言作品收入高中选修读本

近日,语文出版社中学语文教研组张夏放接受本报采访时称,该社目前正在编写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为短篇小说选读,作为语文教材的配套读本。这两天,刚刚确定了该教材收录的40篇作品书录,其中,莫言的《透明的红萝卜》被确定收录。张夏放称,莫言作品的入选和他这次获得诺奖有关系,因为莫言这次得奖是中国文学界的大好事,将被载入历史,对于中学生来说也有了解其作品的需要。他透露,明年春季该读本就有望进入校园。(节选自凤凰网新闻)

笔者所知,诺贝尔文学奖揭晓之后,莫言的书更是一时“洛阳纸贵”,卓越、淘宝等书店所谓的“促销价格”竟高过原有价格。纸质不够,电子来补。网络上莫言的电子书被疯狂下载,甚至还推出了“莫言著作阅读”的手机客户端。不少书店也设立了“莫言专区”,粗体大字写着“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虽然不少书店拿出的存货放了很久,都有发霉的迹象,但这些书仍然迅速售罄。

对于不少人来说,在此之前,大部分人听说过张艺谋导演的《红高粱》,却不见得熟知原著作者莫言,而有人听说过莫言,也不见得阅读过他的作品。如果诺贝尔文学奖也有一根深埋百年的引线牵动着人们的心,那就在2012年10月11日那一天晚上,它终于被瞬间引燃,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莫言热”。

常常有人感叹,我们处在了一个缺乏阅读的时代。《人民日报》给出这样一组数据:2011年中国人均图书阅读量是4.3本,韩国是10本,俄罗斯是20本,以色列60本左右。在地铁上、机场候机室中、甚至大学教室里一溜儿看过去是齐刷刷的手机;公交车中一个读《国学概论》的女孩子会引起微博上热烈讨论;图书馆的书总是在写论文时最抢手最有用……而这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了,莫言火了,莫言的书卖疯了、被编进教材了……这种国人的突然的阅读饥渴是不是在告诉我们“莫言热”使人们重新回归阅读?

莫言却说,我估计这一个月就会过去吧,甚至更短,然后一切恢复正常。

是的,当下热火朝天只是越发凸显了我们的浮躁与薄弱。我们可以从微博或者其他门户网站了解最新讯息;我们越发热衷读图,漫画表达好,图文兼茂更好,最好不要长篇大论;我们难得阅读,难得享受一本书和一杯清茶的下午。有人认为人们的阅读缺失只要是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文化娱乐化,二是心态功利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被各种可能的娱乐方式填满。在某堂心理课上老师问道,有什么事情可以让你们心无旁骛的专注数小时?就有同学说道,他可以连续刷人人八个小时。有的同学为了改掉一睁眼就摸手机打开微博的习惯,经历了将微博卸载重载又卸载反反复复的挣扎过程。人们外出旅游,风景的美丽不再是用眼睛、心灵感受,而是镜头——微博一条龙传递。然而日子久了却感受到,过分沉浸其中,得到的更多是一种无力感,不知道每天花那么多时间一遍遍更新的意义何在,却每日依旧。读书自然也是有的,手机电子书刊的打发时间或者为了一篇PAPER的完成、为了一次升职的备战而进行的阅读,是仓促而不求甚解的。

这样看来,莫言的书卖得好,教材编写组重新制定书目,也算是有值得肯定的地方。无论如何,对于每个人来说,多读书总是好的。

莫言遭“疯狂消费”:白酒软文、手稿、文学馆都成香饽饽

10月12日莫言得诺奖次日,他去年为四川某白酒厂商所写的一篇软文《水乃酒之魂》,被该酒厂翻出来登在报章上。据称,该软文去年也曾见报,一夜之间,此文就成了“诺奖得主所写软文”而身价倍增。

就连“莫言”这个笔名,也难逃被消费的结局。近一两天突然出来两则广告,一则是房地产商做的,广告词只一句“嘘!好房莫言”。一则来自莫言家乡山东高密。当地著名的姚哥庄烧鸡已拥有了“莫言牌”的品牌。

当然最想大打“莫言牌”,好好消费一下这个著名作家的,正是莫言的故乡高密。在莫言获诺奖后,高密显得很高调,其中有自豪兴奋的因素,也少不了经济上的考量。记者注意到,莫言旧居早在3年前就被高密列为“文化生态旅游线”上的一个景点。而这两天当地旅游部门已着手修缮莫言旧居,要将其作为“红高粱文化品牌”的重要一环。(节选自人民网新闻)

据说,莫言小时候“掉过粪坑,相貌奇丑,喜欢尿床”都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不知道这会不会衍生出“莫言牌马桶”、“莫言美丽面膜”和“莫言尿不湿”。消费名人,这已经成为我们社会经济发展中绝对不会缺少的环节。也许在这个疯狂的过程中最受折磨的是莫言本人和家人吧。在央视的采访中,主持人问道:“那莫言,你幸福吗?”他直言道:“我不知道。幸福就是什么都不想,一切都放下,身体健康,精神没有任何压力才幸福。我现在压力很大,忧虑忡忡,能幸福吗。但是我要说我不幸福,你就会说太装了吧,刚得了诺贝尔奖还不幸福。”每天,一拨又一拨的记者前往莫言老家采访,莫言家人一遍又一遍的讲述莫言在老家的经历,还多次拒绝要求修缮旧居当地政府。那一片莫言眼中赐予了他所有安静与灵感的高密土地被拟投巨款种植红高粱。在举国的聚光灯与目光的关注下,纵使再多的骄傲与自豪都会被压盖,怎么能压力不大呢?不知道对于一个从土地中成长出来的作家,在这个时刻是不是只想回到一片安安静静的土地,狂喜的、难以置信的、不安的、无奈的所有所有情绪都化尘埃沉淀入大地,化为一片真正的属于莫言的红高粱。

——邵希

 
茶点第一期
  自行车已经成为浙大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紫金港在玉泉在西……[详细]
 
视点第九期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我们要追求的东西越来越多。当我们不愿……[详细]
 
力点第十二期
  4月15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曝光河北一些企业用生石灰处理皮……[详细]
 
视点第八期
  寒假总是让莘莘学子无限期盼,聚会、旅行、懒觉、过年、红包无不让人……[详细]
 
力点第十一期
  3月23日,一名男子冲进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医生办……[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