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北京高考改革这步棋

一纸方案酝酿多年才得以“顺产”,背后定有反复的考量与艰难的博弈。作为局外人,我们对改革方案有很多疑惑,如这次希望达成何种预期?为何选择北京试点?有什么未预料到的影响?透过方案制定者,专家,媒体的解读和自身对于方案的梳理,我们将更进一步地了解这次改革。

  

 为何是北京?

  

“顶层设计” 已经具备后,难就难在落实过程中的权力的调整和下放,相关部门是否愿意放权才是问题的关键。“考试招生制度肯定是要国家层面去推动,但在实际的推动过程中,最终会落到地方,现在是16个省分省命题,每个省的情况都不一样。这么多年地方进行了一些试验,给招生改革提供了一些经验和教训。如果在全国范围内试验的话,影响面太大,风险也更大。”相关人士这样表示,在过去30年的改革中,地方和高校的确承担了更多的责任。

  

作为此次高考改革的先行者,北京改革的步子迈地这么大,与过去多年的数据支撑有关。每年高考结束,教育部会对每个学科在全国抽取6000份试卷进行样本分析,而北京是全样本分析,为改革决策的制定提供了充实的基础。

 

 北京的高考近年来时常引发争论,有人抱怨北京霸占过多教育资源,北京的高考过于容易,而北京本地人也有自己的烦恼与苦衷。北京的教育目前面临三大问题: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学生如何有效减负;如何推进教育公平,这些既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是教育主管部门深入研究的问题。此次改革方案的出台,就是为了让全社会看到改革的决心。

  

强化母语,淡化英语?

  

2016年英语满分将从原来的150分降到100分,语文则将由原来的150分提高到180分。“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国都很重视外语教学,但却没有哪个国家会把外语教学置于母语教学之上。”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桑锦龙表示,通过降低英语分值提高语文分值这样的导向,强化母语教学,同时为英语教学改革提供新契机,这将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

 

 桑锦龙同时表示,此次改革涉及语文、英语、文综、理综多个学科,改革并不只是针对英语一个学科。他认为,“这次改革并没有降低英语教学重要性,而是为英语教学回归语言教学提供了契机,高考英语改革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可能将消除英语教学中长期以来存在的应试教育倾向。”

  

英语教学中存在死记硬背、重复训练等僵化学习现象的同时,培训机构打着提高学生考分的旗号组织着各种应试培训。“英语教学和英语学习围绕考试转的情况必须要改变。”桑锦龙认为,此次改革降低英语分值,将引导学校更加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减少学生课业负担,改变学生正在经受的苦不堪言的、为了考试的学习。同时也能减轻学生及家长的经济负担,他说,总的来说,这次英语学科的改革将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营造良好的环境。

  

 目前,有越来越多的人感觉到,一方面英语教学越来越重要了,另一方面实际效果越不尽如人意。“高分低能、张不开嘴或者听不懂的现象很常见,这与国家要求更多有国际交往能力的人才的需求是严重脱节的。”桑锦龙认为,这次英语改革不只是一次性的改革,同时还提出将在中小学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方面配套出台一系列改革措施。他表示,有了这些相配套的辅助性、支撑性的措施加以跟进,改革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孟繁华表示,学生们更多的时间还是应该放在母语上,现在很多学生写字不如从前、中国传统文化也不十分清楚,适度加强这方面的教育是必要的。随着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改变,作为高校也会适应基教变化进行相应的调整。

  

专业填报多一分机会

  

据了解,2014年,高考本科志愿仍在考前填报,将实行本科批次平行志愿组填报方式。与过去相比,2014年北京高考本科一批、二批、三批的第一志愿都新增了一所学校,增加学校后的第一志愿也开始实行平行志愿。桑锦龙认为,“这是技术性调整,兼顾了志愿填报中的效率和公平,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志愿填报的风险,将增加考生的录取机会。”对于为什么只增加一所学校,桑锦龙表示,高考牵一发而动全身,每增加一所高校都会涉及到复杂的管理程序。在他看来,“高考改革,逐步地变化更好。”

  

尽管此前有声音认为“这次只是考试科目的微调”,但在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程方平看来,此次改革的重要意义并不仅仅是分值、考试的变化,而在于它可能会勾连起对基础教育乃至高等教育的变革,“有些改革不必伤筋动骨,却可以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这次调整‘砍’的都是‘硬骨头’,切中了要害,考试内容和评价标准也体现出了变化。对于基础教育,必须在课程设置、教学方式上进行调整,个性化学习、探究式学习、学生自主学习会越来越重要。”

北京市丰台二中副校长陈维贤佐证了程方平的观点:“目前不少学校都在研究课程改革方案。改革对老师和学校都具有挑战。老师要改变旧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学校要对整个课程时间和内容的设置统筹规划。”

  

而随着各地频频传出的中高考改革风声,作为触动中高考制度的先行者,此次北京改革又能提供什么镜鉴?

  

“‘减负、均衡、公平’的大方向可以借鉴。北京的改革关照了中华民族的教育需求,尊重了学生个性化的特点,也牵动了教育变革。”程方平说,“但具体做法不能照搬,北京优质教育资源集聚,很多地方却是‘一中现象’(即把最好的资源集中用于建设当地“第一中学”等)突出。任何改革都要因地制宜。”

“要等待,要耐心,必须从大处着眼推进,而不能只顾及单个人的利益。”程方平同时发出这样的告诫,“对于教育改革,任何理想化的解读都可能是一场空,它需要试错的过程、一连串的制度支撑和所有参与其中的人的理解配合。此外,还需要完备的监督体制,在相对纯净的环境下进行。如果失去了这些,任何完美的中高考改革设计,最终只是一场空。”

——周金镔

 
视点第十一期
在浙大一年一度的选专业时期,关于文科“是否有建设性”的……[详细]
 
视点第十期
北京时间2012年10月11日19时,瑞典诺贝尔委员会宣布2012年诺贝尔文学……[详细]
 
视点第九期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我们要追求的东西越来越多。当我们不愿面对……[详细]
 
视点第八期
寒假总是让莘莘学子无限期盼,聚会、旅行、懒觉、过年、红包无不让人……[详细]
 
视点第七期
今年十月,为数不少的浙大10级老生在大一入校时所办2M和4M的闪讯业务基本到期。“到期就续费或是办理新业务呗……[详细]
 
浙一点第二期
今年3月,浙江大学因杨卫去职,新校长迟迟未能上任,金德水书记被命……[详细]
 
浙一点第一期
自行车已经成为浙大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紫金港在玉泉在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