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可桢:念念不忘挽侠魂

竺可桢一家

从张默君的姐姐为妹择婿开始,从奇妙的城市波士顿中张姐姐点亲开始,竺可桢与张侠魂就结下了不解的缘分。好好先生,和善稳重,上通天象,下修地理。一代才女,活泼开朗,文笔飞扬,书法铿锵。谁说媒妁之约下只能有无爱的婚姻,竺张之恋要冲破古老的预言。不管是不是他人牵线,冥冥之中本该相遇。如此的一对可人儿。素手轻扬峨眉,嘴角弧线,低吟浅唱。本就该在一起。

1936年,竺可桢就任浙江大学校长,一干就是十三年,1949年离任时,浙江大学已享有“东方剑桥”的美誉。数年来代代学子的怀念与称颂一遍又一遍地印证了他的德才兼备,可是人们对张侠魂在他事业途中的无言支持却了解甚少。张侠魂出身名门望族,自身文气暗蕴,与竺可桢可谓是琴瑟调和、相得益彰。二人虽不像李清照与赵明诚般日日作诗吟诵、你我相看两不厌,但也好比松藏干布与文成公主一对璧人共同奋斗。细细辅佐,风雨同路,同甘共苦。光阴逝去,老化的胶片无声地记录着一段一段珍贵岁月。  

  浙大的生活中,不得不说的是文军西征那一段坎坷。一家大小,携书带卷,饥寒交迫,颠沛流离。期间,竺老为了学生与教授的安全与温饱,曾多次牺牲小我。自然,小我,就是他的家庭。挨饿受冻之事已不值一提,被困荒山野地也就委屈点过去了。最可怜的是,一家大小在流亡中狼狈地度过大年三十,连一顿年夜饭也难以实现。除夕之夜,本该是一家团圆、灯光氤氲的温暖之景,即便窗外结着厚厚的积雪,人心深处一样是暖的,脸上微笑的弧度一样是柔和的,眼神一样是神采奕奕的。但大年三十作为承传了千年的传统与憧憬之夜,最后却只能变成冰寒的腊月和一碗冷冷的年夜饭的含义,要说还能相伴的,就只剩对明天不知归处的担忧与彷徨。——真是想来也心酸。但难得的是,作为背后的妻子,张侠魂从来不曾抱怨与背离。平日里她关心学生,尤其是贫苦的学生;打仗了,她积极发动学校女大学生支援前方,以各种方式表达她对丈夫毫不保留的支持与奉献;抗战一周年的时候她专门写了一篇文章登报支持丈夫支持国家,一腔深情早已汇成了大爱。作为丈夫的得力助手,张侠魂与竺可桢可谓是伉俪情深相得益彰的模范榜样。  

  值得一提的是,竺可桢在武汉的日子里,他经过一些熟悉的街道,颇为思念。他曾记下心意,“当民国九年余与侠结婚后来武昌高师,住石灰堰四号凡半年。迄今将十九载,经其处,竟不是其何在矣。屋虽在而人物全非,徒增感慨而已。”能否想象,在灰白的街巷里,在长满青苔的石板砖上,一名丈夫默默的垂首与那轻微得几乎听不见的叹息?  

后来,迁校途中,张侠魂患了痢疾,但仍不愿烦扰忙碌不已的丈夫,仅称得病。明明被病痛折磨得死去活来,面容枯槁,神情憔悴,却在转身面对竺可桢忙得好不容易抽出身来的问候时勉强微笑,然后默默扛起整个家庭的重量,以虚弱的身躯继续操劳。后来,张侠魂和次子竺衡接连逝去。在次子离去那天,竺老一路颠簸,踉跄归家,却最终也没能拉回儿子的生命。得知次子离去的消息时,他愣住了,旋即潸然泪下。原来深沉的父爱,恰是从不言语的。后来妻子重病卧床,他一直悉心照料寸步不离。妻子弥留之际,他仿若被抽取了大半的生命。接连丧妻逝子,竺老整个人就如同枯黄的稻苗,一缕风的重量仿佛都能将他压垮。那些日子,悲痛、愧疚、思念之感奔涌成流,最后统统化作带着浓重情绪的文字,倾泻在竺老的日记中。  

生别可哀死更哀,何堪凤去只留台。西风萧瑟湘江渡,昔日双飞今独来。  

结发相从二十年,澄江话别意缠绵。岂知一病竟难起,客舍梦回又泫然。  

每年的8月3日,竺可桢总要设家祭纪念张侠魂,十几年后依然如此。  

后话:张侠魂无世后,多位亲友见竺校长公务繁忙,子女年幼,劝他早日续弦。其中物理学教授丁绪贤的太太陈淑想把她的堂妹陈汲介绍给竺校长。1939年,竺可桢与第二个夫人陈汲于峨眉山金顶上定终身,从此妻儿相伴,幸福地走完生命的旅程。  

——曾乐诗

 
力点第十二期
  4月15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曝光河北一些企业用生石灰处理皮……[详细]
 
视点第十期
  北京时间2012年10月11日19时,瑞典诺贝尔委员会宣布2012年诺贝尔文学...……[详细]
 
视点第九期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我们要追求的东西越来越多。当我们不愿……[详细]
 
力点第十一期
  3月23日,一名男子冲进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医生办……[详细]
 
视点第八期
  寒假总是让莘莘学子无限期盼,聚会、旅行、懒觉、过年、红包无不让人……[详细]
 
力点第十期
  今年春节前,承接网络名人“麦田”,方舟子连续发文质疑韩……[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