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卫:杨萌萌的知青岁月

杨卫校长

杨萌萌者,浙大校长杨卫是也。其人年且六十,兢兢业业任浙大校长期间不忘亲民卖萌,故号“杨萌萌”,实乃浙大学子亲、敬、爱之昵称也。杨萌萌在浙大著名特征有二:一是脑袋瓜子上一缕飘扬不羁的秀发,二是对风味米线的痴痴深情。难想,秀发不在,斯人已往。惊闻杨萌萌已调任中央另就高职,而浙大校长今日竟不知何方,悲哉!于思念之余遂起探求杨萌萌青年往事之心。观其行,悟其念,寻往昔青年之榜样,吾等亦能心有所感。

杨萌萌出身于书香世家,父亲母亲都是化工系的高级教授。1969年,身为高级知识分子的他们出人意料的的接受了杨卫的请求——让年少的杨卫去参加“上山下乡”运动。当时,杨卫才十四岁。浙大学子的十四岁都在干什么呢?读书,踢球,或者谈一场早来的恋爱?可没有人会去陕北高原上挑土,更没人会在劳累一天后在窑洞里热火朝天的探讨数理化——当时,这就是杨卫知青生活的真实写照。用他的话说“那时条件艰苦,总是漫山挖野菜,餐餐糠菜果腹,记得大冬天曾用井水洗手,双手冻得肿成馒头似的。”幸而,苦难似乎激发了知青们想要摆脱困境的能力。聂家坪的知青们苦则苦矣,晚上总是玩儿命的点油灯学习,睡不着了就来场数理化大辩论。刚到聂家坪时,十四岁的他杨卫只有初一的文化,三年后,他就自学完了高中全部的课程。  

1973年,杨卫考上了西北工业大学材料与热加工系锻压专业。那个年代的“大学”,与如今相比,完全是不同的两个世界。他们去红原锻铸厂,去洪都机械厂,还去很多红旗机械厂。他们抱着画板睡,枕着锻锤睡,念着语录睡。他们到工人中去,到工地中去,到车间中去。“老三届”们逝去的青春,尽管没有被浪费,却也总想拼了命的补回来。杨卫他们刚入学时,虽然数理化已经打下了基础,文化课却渣得不行。老师花了很多精力为他们补习文化,在半年多的时间里完成了初高中的语文课程。彼时年轻的他们,没有花前月下,没有柳绿花红,青春只剩下了孤道独行的坚守,带着时代特有的信念。“这一切的结果在于,即使在文革那样的岁月里,我们4231班的同学仍能抓住这一宝贵的学习时机学到了知识和材料学院的精神,度过了自己青春年华中最值得留恋的宝贵时光。”  

1976年,杨卫毕业。或许是对力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没有留校而是去了江西景坡机械厂,后来又到清华大学做了机械系讲师,力学系研究生。再之后,杨萌萌的力学研究可谓一路高歌,从“优秀”到“第一”,从“进步”到“首次”,一路作出了许多开创性研究与培养了许多人才。2003年他荣膺中科院院士,那时还不到50岁。  

发掘杨萌萌的青年时光,除了感叹时代变化之余,还是能被那时的学习精神所感动。笔者所认识的浙大理工科教授,不论成就,大抵年轻时都过着同一般的生活。专业为饭,习题作茶,不知道从哪里淘出的一本《吉米多维奇》便是平日的作料。时运有高低,际遇亦不同,但那些闪耀的人格总是不变的。他们坚韧不拔,持之以恒,拥有敢于直面一切的勇气,发散着强大的气场。时至今日,我们还能从往昔的资料与为人处世中感受一二,也是极好的。  

——许文昭

 
力点第十二期
  4月15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曝光河北一些企业用生石灰处理皮……[详细]
 
视点第十期
  北京时间2012年10月11日19时,瑞典诺贝尔委员会宣布2012年诺贝尔文学...……[详细]
 
视点第九期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我们要追求的东西越来越多。当我们不愿……[详细]
 
力点第十一期
  3月23日,一名男子冲进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医生办……[详细]
 
视点第八期
  寒假总是让莘莘学子无限期盼,聚会、旅行、懒觉、过年、红包无不让人……[详细]
 
力点第十期
  今年春节前,承接网络名人“麦田”,方舟子连续发文质疑韩……[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