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首页 > 悦读时间 > 推荐图书 > 第六季:品位经典,理解当下

《娱乐至死》

2011-11-04     编辑:yuedu   点击:8995

  
  作者简介

波兹曼,世界著名媒体文化研究者,生前一直在纽约大学任教。2003年10月辞世,美国各大媒体发表多篇评论,高度评价他对后现代工业社会的深刻预见和尖锐批评。

内容简介

在《娱乐至死》中,作者波兹曼提出了电视文化给这个时代的文化造成的毁灭性破坏,该书是对这个把不该娱乐的事情都拿来娱乐的时代的当头一棒。

当预言变成现实

                              文:浙大11级理科 王昊

有两种方法可以让文化精神枯萎,一种是奥威尔式的——文化成为一个监狱,另一个是赫胥黎式的——文化成为一场滑稽戏。        ——波兹曼

在《娱乐至死》中,作者波兹曼想告诉大家的是,可能成为现实的,是赫胥黎的预言,而不是奥威尔的预言。而如今,波兹曼的预言已经得到验证。

在书共十一章内容的里,给我带来冲击最大的是“印刷机统治下的思想”与“娱乐业时代”的强烈对比和“教学是一种娱乐活动”里电视文化对教育事业的冲击。

当美国处于印刷机统治下的时代时,上至道格拉斯与林肯竞选总统的辩论,下至每个村庄演讲厅里的演讲,他们的言语无一不展现出严谨的思维,透露出理性的魅力。在林肯与道格拉斯长达七小时、语法复杂、语意晦涩的辩论中,听众竟然能一直集中注意力,并能理解这种类似书面语的语法习惯,可见当时人们的阅读积累水平理性思考能力不可小觑。在那个兴办大学的年代里,人们认为“公立学校是知识的源泉,学习是人们神圣的权利”。

然而很快,到了19世纪中期,娱乐业时代悄然来临。很讽刺的是,在总统竞选这种大事上,写演讲稿的人与懂化装术的人是被放在同等位置上的。也就是说,民众们通过电视观看竞选,最终选出来的总统绝不会是一个满脸赘肉甚至秃顶的人,如果里根生活在这个时代,他那一成不变阴沉的表情大概会让他竞选成功的机率小很多。在一个娱乐化的时代里,人们相信智力是知道很多事情,而不是理解它们。在我们国家,同样有这样悲哀的事情发生,我们虽从鲁迅先生所说的铁房子里挣扎着走了出来,却转眼间迷失在“娱乐”这所迷宫里。正如作者所说,我们听到尼克松、爱因斯坦等人,首先进入脑海的是一个图像,一张图片上的脸,或是一张电视屏幕上的脸,至于他们说过些什么,却可能一无所知。这就是以图像为中心的文化,也是被娱乐化了的文化躯壳。当一些不该被娱乐的事情也被娱乐了,当我们已经被娱乐得麻木不仁了,那我们民族的文化也就岌岌可危了。

不该被娱乐却也被娱乐的事情之一就是教学。电视的三条戒律注定用观看记录片等方式教学。这三条戒律是:不能有前提条件;不能令人困惑;像躲避瘟神一样躲避阐释。“如果要给这样一种没有前提条件、没有难题、没有阐述的教育取一个合适的名字,那么这个名字只能是‘娱乐’。”美国的儿童教育已经印证了这点,希望我们不要犯类似的错误。

赫胥黎在《美丽新世界》里告诉我们: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他们用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以及为什么不再思考。而我担心我们最后不仅丧失了思考能力,更失去了感知这份娱乐至死的痛苦的能力。

 

 

分享到:MYZJ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