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首页 > 悦读时间 > 推荐图书 > 第七季:中国小说百年

《围城》

2011-12-21     编辑:yuedu   点击:9381

 内容简介

钱钟书说:“在这本书里,我想写现代中国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写这类人,我没忘记他们是人类,只是人类,具有无毛两足动物的基本根性。” 此书第一版于1947年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1949年之后,由于政治等方面的原因,本书长期无法在中国大陆和台湾重印,仅在香港出现过盗印本。1980年由作者重新修订之后,在中国大陆地区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刊印。

 

作者简介

钱钟书,字哲良,默存,号槐聚,中国江苏无锡人,中国近代著名作家、 文学研究家。毕业于清华大学外文系,获文学学士,赴上海,到光华大学任教。后考取庚子赔款公费留学资格,留学英国牛津大学埃克塞特学院。大学毕业后任教于多所高校。新中国成立后被评为一级教授。晚年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任副院长。1998年逝世,享年八十八岁。

 

幻灭

文:11级人文  姜愉桐

写这篇文章时,围城在我心中只有一点模糊的印象了。初中就读了它,那时怀着小小的虚荣心去读,以为是讲婚姻的,看了以后显得我博览群书,显得我成熟。读着读着就当它作一本诙谐的小说,没有激昂起伏的情节,对话、行走就这样淡淡地发生。爱不会爱得炽烈,没有所谓天荒地老,所谓等待,所谓始终如一;恨不会恨得永生难忘,就只是隐隐讨厌。每个人都是现实的,玩世不恭的主人公方鸿渐似乎总在漫无目地游荡,看了确没有脑中充血的激动感。人生不就是这样吗?婚姻不就是找一个不算讨厌的人共度一生吗?同样也没有惊艳之感,但人就喜欢,喜欢被作者娓娓道来的丝缕小事所吸引。

 

钱钟书先生天生就有读书人气质,所以他的书不需要太多的粉饰。即便如此,缓缓读来仍感到扑面而的贵族气息——不是金钱上的贵族,是精神上的。一个读书人骨子里的干净和纯粹,那种浑然天成的优雅气质和放得下的态度,都不是一个心怀杂念的人能够比肩的。知道比不了,就可以放弃比较和炫耀的心了。读书这件事,可以放得低些,再低些,低到功利心都褪去了。读书本就是最普遍的动作,每个人都可以平静地感受围城,从爱情到人生,一丝一缕地幻灭。

 

男人这辈子都会暗恋过白莲花,亲吻过红玫瑰,最后娶了康乃馨。鲍小姐代表肉体和诱惑;唐小姐代表真爱与梦想;孙小姐则代表一个令人难以顺应却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鲍小姐的存在在我心中是纯洁爱情的幻灭;唐小姐对方鸿渐来说从来就是梦,梦终究是梦,幻彩的泡泡终究要破。有人这么推断,唐晓芙这个人物形象是钱先生初恋情人的映射。不管这个推断是否正确,我认为钱先生叙写这段情节时是怀着遗憾和惋惜的,甚至说心痛也不为过。“方先生的过去太丰富了!我爱的人,我要能够占领他整个生命,他在碰见我以前,没有过去,留着空白等待我——”那个雨中的夜晚,一个在雨中彷徨,一个在窗前眺望,擦肩而过,梦幻爱情就此幻灭。曾经苦苦追寻的就这样幻灭,追寻和幻灭之味,一个绕着围城的人奔跑的汗水的咸味,这一次,未得到就已幻灭。

 

方鸿渐这个人,正如书中赵辛楣评价:“你这个人不坏,但是无用。“通篇看来,他的可贵之处是仍保持着一点点赤子之心,从而与整个圈子格格不入。他做什么事都是随遇而安,既没有什么人生规划,也无大志向,觉得一切都是无所谓,可算是那个年代的犬儒主义者。他爱一派纯真的唐晓芙,不爱矫揉造作的苏文纨。稀里糊涂地失恋,稀里糊涂地结婚,稀里糊涂地继续过着日子。就这样,他懵懵懂懂地找了一个不讨厌的人,似乎可以陪自己过平淡生活的,平凡的,会脸红的孙柔嘉。这一次,他的希望似乎又幻灭了,他进入了真正的围城,孙柔嘉其实和许多女人一样的虚荣、任性。当她在小说最后摔梳子,方鸿渐彻底绝望了,他对婚姻的期望也幻灭了,不同的是,这一次,他已经在围城里面了,真正意义上的婚姻的围城。

 

如果仅仅局限于婚姻来谈“围城困境,显然不是钱钟书的本意。后来方鸿渐又重提此事,并评论道:“我近来对人生万事,都有这个感想。这就是点题之笔。钱钟书在全书安排了许多变奏,使得“围城的象征意义超越婚姻层次,而形成多声部的共鸣。《围城》从“围城这个比喻开始,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人类的“围城困境:不断的追求和对所追求到的成功的随之而来的不满足和厌烦,两者之间的矛盾和转换。这个过程交织着希望与失望,欢乐与痛苦,执著与动摇——这一切构成的人生万事。“围城困境告诉我们人生追求深埋在冷静之下,一如钱钟书本人的一生。但似乎这样一切就都显得没有意义了——既然都会幻灭又何必追求。

 

赵薇曾经说,人生的底色就是悲哀,我们做很多事情的目的就是不断地冲淡这悲哀。幻灭是人生永恒的悲哀,但没有人会后悔曾经追寻——这是为什么,我想曾经追寻过的人都会明白。

分享到:MYZJ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