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首页 > 悦读时间 > 推荐图书 > 第十二季:生命季

《自私的基因》

2013-02-25     编辑:zhangzheng   点击:1259

内容简介

我们从何而来?将去何处?生命有何意义?我们如何认知?本书把自然选择的社会学说通过简明通俗的形式,妙趣横生的语言,告诉大家许多故事:我们生来自私;任何生物,都只是求生机器。这本书是科普读物,也是认知科学,通过个体复制、基因变异和进化淘汰三种简单的机制演化出了一个大千世界的生命现象。

作者简介

理查德·道金斯(1941.3.26-?),英国进化生物学家、动物行为学家和科普作家。原为牛津大学教授,现任英国人文主义协会副主席,并担任英国皇家学会、文学会会士。他是英国最受欢迎的科普作家,其中,1976年出版的《自私的基因》为最重要的代表作,其中的基因观念,颠覆了我们对自身的幻觉,深刻影响了整整一个时代。

 

生命之初,性本自私

/程虹

行星地球,诞生最初的混沌之中,孕育着各种随机组合的物质。于是,在接下来漫长的岁月里,大自然巧夺天工的手艺,演化出了这颗星球上如今形形色色又独一无二的生命、以及他们丰富多彩且赖以生存的环境。

这本书,从基因的复制开始阐述,赋予一段段DNA基因拟人化的性格:它们都需要为了自身能够延续而打破脑袋、想尽办法。这不是基因本身的自私,而是环境选择的结果,因为在同样的条件下不能坚持复制、延续自身这一行为模式的基因都已被淘汰,所以留下的都是具有自利心理的基因。当然作者并不是为了人类自私寻找借口,而是指出是环境让自私得到进化。但是,需要我们注意的是,作者在众多的故事中,并没有把“基因自私”和“个体自私”混为一谈,每一段存在的基因都会自私地追求自身在整体中的最大优势,但是只有极少基因才导致个体偏向自私的行为,同理,也存在少数决定个体趋向“公平”“利他”“向善”“同情”的一类基因,在基因池中,他们也会为了延续自身和追求数量最大化而横冲直撞、自私自利。根据书中的博弈论观点,这类进化过程中处于对立面的基因能够达到一种动态平衡,无恶则无善,反之亦然。本书中这种在文字篇章中处处体现出的逻辑上的自洽,对阅读者也是一种思维上的享受。

作者身处七十年代写出此书,却能够熟练利用计算机程序来比喻基因的调控表达:用基因进行“编程”,“运行”的结果就是生命个体,这个设想即使放在今天也是新奇的。试想,是谁给基因编定了如此程序让其发育为会跑会跳会思考的个体?苍茫星海,空寂宇宙,银河系第三旋臂边缘一个小小黯淡的太阳系中处于第三轨道的行星上,产生了这个程序,并且成功运行得到了有价值的结果——生命。作者是坚定的无神论和进化论的拥护者,那么,这一切,这个伟大的“程序”,就可以认定是在漫长的随机过程中,通过自然选择演化而来。于是,作者成功地让你我感到,自己能够在历史的长河中,带着作为人类的一整套独一无二的染色体,顺利来到这个世界,并且在基因的时空调控表达下长大成人,是多么的不易啊。

到这里,作者又把自私基因的控制范围上升到了意识的层面,人类意识的限制极限在何处?我们的感觉和喜好,原来受到制造这些感觉和喜好的基因调节控制:你总喜欢吃,是因为你的基因希望你能多进食储存能量或是能从美食中获取愉悦体验,这都有助于器官、细胞、基因良好地进行新陈代谢;你不喜欢喝牛奶,是因为根据你的基因长出的肠胃会对乳糖有不良反应导致你感觉不适……那我们能否超越基因限制的局限?达到真正自由意识的境界?我不知道。

然而作者在接近本书末尾的时候说,“我们具备足够的力量去抗拒我们那些与生俱来的自私基因。在必要时,我们也可以抗拒那些灌输到我们脑子里的自私觅母。我们甚至可以讨论如何审慎地培植纯粹的、无私的利他主义——这种利他主义在自然界里是没有立足之地的,在世界整个历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我们是作为基因机器而被建造的,是作为觅母机器而被培养的,但我们具备足够的力量去反对我们的缔造者。在这个世界上,只有我们,我们人类,能够反抗自私的复制基因的暴政。”这段读来尤为感动。作者判断,现代社会对于“自私-无私”的平衡,比起演化给我们的本能,更偏向于“无私”。

也许作者最终想传达给我们的,就是指崇高可以打动具备心灵、思想的人类;感动和爱,也许让我们真的能够反抗基因的暴政。

走出基因的桎梏

/郑凯文

在书中作者设计了三位假想的读者,第一位是我们称之为外行的一般读者;第二个假想的读者是个行家;第三位读者是位从外行向内行过渡的学生。通过他细致而生动的文笔向各类人群浅显易懂地阐述着基因的本源意义,让我们更加深刻地了解了自我,使人类重新审视自我在历史中的位置。它使得我们对动物、生命和基因有了新的理解和认知,突破了传统科学意义,赋予了基因以人文和哲学意义。

随着人类基因组工程的发展,基因一词也被广大媒体以极大的热情四处传播,已经从教科书上走入大众的生活领域。确实我们是父母基因的产物,长期以来我们仅仅是把基因看成是构建我们机体的一小部分,是我们改造生命的工具,而有意或无意的忽视了它对我们的行为的影响。道金斯向我们揭开了基因自私的一面,基因本身是自私的,它把人看做一个载体,只关心自己是否可以流传下去,而不关心人的利益。我们试着想象在漫漫历史长流中,人类的文明进程,光辉、黑暗的人性其实都是受到了基因的支配,这是如此地惊世骇俗,让我们对生命和进化充满了绝望。我们自己为是地认为人类是具有独立意识的生命体,支配着整个世界,却不知道实际上我们仅仅是基因的载体,是基因的奴隶。

基因虽然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但基因却并不一定和我们是“一条心”。导致这一现象最直接的原因是:相对于基因来说,我们的生命非常非常的短暂,基因的延续并不完全依赖于人类寿命的长短。只要我们一代代繁殖下去,基因就可以“长生不老”,虽然在这一过程中一代代的“我们”早已化为烟尘。我们最关心的是自己如何能有更好的生活,更长的生命,而基因最关心的是自己如何能持续地延续下去。绝大部分情况下二者是统一的,但有些时候二者是有分歧甚至是充满敌意的。 
   
但我们又并不是纯粹的机器,而是理性动物,我们有意识,会学习,会探索,能够发现基因的存在,能够不断认识自我。从生物学角度来说,也许生命本身并没有什么意义,但我们的意识赋予生命以目的和意义。在人类社会中,代代相传的更重要的东西是文化传统和观念,只有我们拥有自我意识的人类才具有反抗基因暴政的能力。我们认识了基因,用我们的意识和思想去争取人性和生命的自由,突破基因的桎梏,活出人类独有的精彩。我们要坚信生命不是我们遵循什么而是我们要相信什么。

认识自私的基因

/于汉铭

人类从来只会以人的方式来理解这个世界,毕竟我们自认是万物之灵,有着自由意志,可以判断是非善恶。并且我们有着强烈的愿望将人类社会的价值观强加给自然界,重物为什么下落,因为它想回到自己的天然位置上去,就像漂泊的人想回到家乡。中国古语“树高千丈、落叶归根”说的也是这个意思。再有,植物为什么会向上生长,它的种子里已经包含了这个目的因――长成一颗大树是一粒种子的内在目的。

错误的观念甚至比无知更糟糕,伴随着现代生物学的迅猛发展,我们终于有了正确认识自然乃至我们自身的机会和可能,达尔文的进化论告诉我们,一切生物,个体也好,物种也好,只要活着都面临生存压力,都处在生存竞争之中,自然选择的意思就是,适应环境者生,不适应环境者灭。由于并不存在一个绝对的适应标准,所以进化是没有方向的,进化是无止境的。

 达尔文的进化论100多年后,又在新的科学水平上出了更新的版本,道金斯的《自私的基因》就是一个饶有兴味、颇富挑战性的新版本。他提出进化的单元可能既不是物种,也不是群体,甚至也不是个体,而是基因,因为作为选择单元,不仅要求长寿,而且必须能够精确的复制自己。在他的基因中心论中,生命的个体反而成了基因主宰着的生存机器。

在道金斯看来,自然选择是通过基因发挥的作用。基因是自然选择的基本单位,认为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命体,只不过是“自私的基因”为了延续自己的生存,创造的生存机器。在书中,道金斯还仿照“gene”一词,创造性地制造了“meme”一词,用以指代人类文化思想的遗传单位。如生物体的遗传信息,是通过基因一代又一代地传递一样,那么人类文化思想的“遗传信息”,可以通过模仿的方式,从一个人传给另一个人,从这一代传到下一代,其载体就是memememe理论的提出,为研究文化的演化提供了一个非常有趣的视角。

虽然将自私这样一个纯粹人类道德领域中的词,用来修饰一种分子,有些荒唐,然而这确实有助于我们的理解。在深受大家喜欢的动物世界中各种动物在求偶期间的各种仪式、战斗,都只是由隐藏在这些漂亮而杰出机体中的自私基因的驱使下完成它们的终极使命,将这些自私的基因延续下去。在这里确实没有什么美德,这些穿越了难以想象的漫长岁月的分子,都注定了是自私的。书中写到,很多父母会催着子女结婚生子,这是基因在作祟。因为基因本性自私,它的目的就是一代一代不断的复制,然后长存下去。所以父母会在基因的控制下,表现出传承后代的意愿和行为,而且希望自己的后代也这样。母性也与自私的基因有关,因为基因要存活、复制、再存活,所以父母要好好照顾幼仔直至他成年,以便自己的基因能传下去。用这个理论做基础,很多事情都有了顺理成章的解释,当然所有这些解释的前提是无关道德的。

既然基因这么自私,人类社会的前途是否很令人失望?道金斯给出的答案是否定的,他认为:“让我们设法通过教育把慷慨大度和利他主义灌输到人们头脑中去吧!因为我们生来是自私的。让我们懂得我们自私的基因居心何在。因为这样我们至少可以有机会去打乱它们的计划,而这是其他物种从来未能希望做到的。”正因为自私的基因没有思想,但由这些基因所创造的我们不仅可以理解我们自身,同时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摆脱它们无声无息的控制。

《自私的基因》一书让我们明白我们的身体只是一群彼此协同也勾心斗角的基因组所暂时构建以延续它们自己的机器,在生物界不朽的甚至不是构成我们自己的基因组而仅仅是基因,按照有性生殖的模式,我们的子代事实上只能继承我们基因组的一半,数代的传递之后,我们同子孙之间的亲缘关系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可能就已经相差无几。而在人类社会中,代代相传的更重要的东西是文化传统和观念,是它们将人群凝聚在一起。而我们拥有什么样的未来,从根本上来说取决于我们相信什么。

 

 

分享到:MYZJ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