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在书面语境,特别是网络语境中,"阅读"一词正在越来越多地被"悦读"一词所取代,想必自有它的道理。"悦读"和"阅读"一字之差,但就读者的心理感受而言,却千差万别。
"阅读"总掺杂着一种盲目、被动的感觉。而"悦读",就有了目的性、主动性、一贯性,甚至依赖性的成分。
内容简介: 《社会动物》是一个关于爱、性格和成就的故事。作者立足于过去30年来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哲学、经济学、脑科学等对人类心理和行为的研究成果,推陈出新地带来了一场思维革命,它把意识思维决定行为的论调从神坛上拉下来,指出真正决定我们的行事动机、人生选择、性格、成就的是“潜意识思维”。 作者简介: 戴维•布鲁克斯,《纽约时报》著名且非常受欢迎的专栏作家。他曾任《标准周刊》杂志的资深编辑,也为《新闻周刊》和《亚特兰大月刊》等杂志撰文。他还为每周播出的PBS夜间新闻节目担任时事评论主播 喂养那匹善良的狼 文/林浩 社会动物,对于一个生物学专业的人来说,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它让我们联想到沙地底下的蚂蚁王国,草原上披着月光奔跑的野马群以及海洋中那些跃出水面的海豚。可是我们很少会想到,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动物,就是人类自身。 长久以来,大多数人包括我在内,我们都坚信意识思维决定行为。一般情况下,当我们渴望一件事物时,便会基于理性和科学分析出一个可行的方法,然后付诸行动。然而果真是如此简单吗?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明明知道我们那样做是错的,可依旧还是会那么做。明知抽烟不好,还是会抽烟;明知要节食,却又忍不住多吃一口;明知既然分手就该让她走,却还是放不下。那句话怎么说来着,很多时候,我们不是不清楚,而是不能够。在李安的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不也向观影者说明有的时候我们会选择比真理更为重要的东西吗?这就是我们人类。我们不仅是理性,也是激情,不仅是科学,也是宗教,不仅是物质,也是信仰。 当我们决定深究这一切时,我们就会像凝视头顶上的星空一般,发现这原来是潜意识的神秘领域。在那片隐秘的领域里,有情感、直觉、偏见、渴望、个性特征、道德感和社会规范,它们并不是固定在各自位置上,而是犹如一个时刻变幻着的魔方,在每时每刻变化着自己的形状。这种变化可能是来自于外界的某种改变,也有可能是基于自己体悟的突破。但这一切都在潜意识层面发生着,并不为我们意识所知晓。或许我们可以这么认为,我们其实并不是受自身理性意识所控制的,或者根本不存在所谓的理智,一切行为最终都是由潜意识所操控。 那么我们可以说我们在认识自己内心的路上又迈出了一步,但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是,若是潜意识操控着我们,我们又如何辨别善恶呢?或许这个问题比认清自我更为重要。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这个问题,或许我们可以把潜意识也当做一个懵懂未知的婴儿,当我们给他哺育以美好的情感,伶俐的直觉,少一些对他人对事物的偏见,最后又以良好的道德情操来培养,或许最后潜意识就会引领着我们走向最后的向善呢?这只是我的一个想法,但是我却愿意这么做,更何况,还有一则故事可以为我佐证。 一位切罗基族的老人向他的孙子讲述一场发生在人类内心的战争。 他说:“我的孩子,我内心有两匹狼在撕咬斗争,一匹叫邪恶。它是愤怒,是恶毒,是悲哀,是悔恨,是贪婪,是傲慢,是自怜,是罪恶,是怨恨,是自卑,是谎言,是妄自尊大,是盛气凌人,还有,是自私自利。一匹叫仁慈。它是欢乐,是和平,是爱,是希望,是平静,是谦卑,是善良,是仁爱,是理解,是慷慨,是诚实,是同情,还有,是信任。” 孙子听完之后,沉思了一会儿,然后问道:“那么后来是哪匹狼赢了?” 这位切罗基族的老人只是淡淡地答道:“就是你喂养的那匹。” 我想,作为一只社会动物,既然在这个物欲横流信息爆炸的社会中挣扎徘徊反复不尽而无法脱身,也许唯一正确的方法,就是喂养自己内心那匹善良的狼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