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看法:自我被救赎的绝望

西西弗的神话

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加缪,在他的哲学著作《西西弗的神话》里谈到自杀的话题。在他看来,“仅有的一个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就是自杀。要判断人生值不值得延续就得回答哲学的基本问题。”而西西弗的神话本身,已经提供了一种解读的方式。

沉默的西西弗被诸神惩罚不断地把巨石推上山顶,而巨石却总会因为自身的重量滚下山去。诸神完全有理由相信时间在没有比这徒劳而无望的工作更可怕的惩罚了。因为西西弗不得不看着石头滚到山下,他也不得不再次把它推上山顶。这种永远不知尽头的痛苦和西西弗沉默的隐忍,是否与人类的生活有些相似?为了生存,人类又何尝不是有许多事不得不做:吃饭、睡觉、学习、工作,日复一日,直到生命的终结,你是否已经有些疲倦,甚至厌倦?

大多数自杀的人都有着对生活的一种厌倦,被太过熟悉的生活折磨的厌倦。这是个熟悉的世界,从你一出生开始就固定的三维空间,不论是去了北极还是非洲,都始终在这个维度里,一切都是那么的固定,友情、爱情的模式也是一成不变,虽然名字这个代码会有细微的区别。然而,哪怕是最熟悉的地方,你也会时常觉得它的光影变幻是那么的陌生,哪怕是最亲密的朋友爱人,有时也会陌生的可怕,你常常会觉得自己是外来者,是陌生人,不属于这个世界却一次次的在这重复千篇一律的生活。这种既熟悉又陌生、既厌倦于无数次重复又支离破碎的陌生感构成了加缪笔下的“荒谬”,自杀的引线。

在任何一个街角,在任何一个路口,任何一个人,你只要凝视上几秒钟,就可以清晰看到他脸上的荒谬感,它让人痛苦地赤裸着,黯淡无光,它让人困惑迷惘却同时拒绝思考解决的途径。所有的人,再健康也好,都产生过自杀的念头,因为这种荒谬感是共通的,且直通对于死亡的渴望。这是一种低调的感情,人们也许嘴上描述不出,心里也不一定能感受到,但是却能够通过暗示的行为和思考的心理体现出来。

从某种意义上,自杀的念头是一种供认,供认生活对于你来说太沉重了,或者供认你再也理解不了生活为什么存在,或者干脆就是供认生活根本不值得你如此劳心劳力、疲倦不堪,就像西西弗那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做着徒劳而无望的让人焦虑的工作。然而,活着从来都不是容易的事,自杀亦然。

人有自杀的念头和真正的付诸实践有很大的差别,其原因就是死亡的行为是一种权衡利弊的博弈,是对于荒谬感的厌倦与对于生活的依恋之间的博弈,后者的胜算往往要大很多,这并不是因为你真心热爱生活,而是因为习惯。从出生开始,你就养成了生活的习惯,哪怕你什么都不想,也会被生活推着走,去吃饭、去睡觉、去工作、去生活,虽然疲倦,却不用思考,更不需要改变的勇气。而自杀,则需要打破习惯的力量。当这种力量不够强大时,人们带着懒惰,一种拒绝思考生活的意义与它是否值得延续的懒惰,循环往复的活着,却不是为了活着的乐趣本身。而选择自杀,就是丧失了对于生活的依恋,或者简单的说,就是绝望。

这里的绝望,在基督教里,指的不是对于前途的绝望,而是对于自我被救赎的绝望。正如《麦克白》里的麦克白夫人,一方面她是恶人,却又是想要忏悔的恶人,然而彻底的灵魂忏悔让她看到了自己的罪恶,从而丧失了被救赎的希望,从而自杀。而自杀这种行为所代表的“绝望”,又和不信、无爱一起,成为了基督教里超越了一切的最大罪恶。这种矛盾,何尝不是基督教所荒谬的地方?荒谬是世界存在的常态。

——张舒

 
视点第五期
  用我们的视角感悟生活。药家鑫案件,日本地震……[详细]
 
力点第十期
  今年春节前,承接网络名人“麦田”,方舟子连续发文质疑韩寒的博客和文学作品是他人代笔,面对方舟子阵营的咄咄逼人,韩寒……[详细]
 
力点第九期
  2011年11月16日9时15分许,甘肃省庆阳市正宁县榆林子小博士幼儿园一辆运送幼儿的校车……[详细]
 
视点第四期
  清华真维斯楼,抚州爆炸案,大学的商业化,网络围观……[详细]
 
力点第七期
  2011年7月23日20时27分,北京至福州的D301次列车与杭州开往福州的D3115次列车追尾……[详细]
 
力点第八期
  2011年10月13日下午5时30分许,一出惨剧发生在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年仅两岁的女童小悦悦……[详细]
 
力点第六期
  2011年5月12日上午10点整,浙大紫金港校区防空防灾警报响起……[详细]
 
力点第五期
  震惊世界的9•11恐怖袭击事件后,"隐居"了近10年的"基地"组织大头目本•拉登,最终没有逃过美军的追杀……[详细]
 
视点第三期
  清华真维斯楼,抚州爆炸案,大学的商业化,网络围观……[详细]
 
力点第四期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级特大地震并引发海啸……[详细]
 
力点第三期
  3月3日、3月5日,全国政协、全国人大十一届四次会议先后开幕。 ……[详细]
 
视点第二期
  成品油价年内二度上调,百度文库版权纠纷,足坛“黑金”,色彩系列……[详细]
 
视点第一期
  用我们的视角感悟生活。2011年“两会”,百家言,药家鑫案件,日本地震……[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