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首页 > 紫金文艺 > 原创文学

渐行渐远的90人

2013-11-20     编辑:zhangzheng   点击:19977

    越长越大,林乔发现真正能写点东西给自己看的日子越来越少,越来越不愿意去用笔诉说自己的心声,只是看到社交网络里有些文字和图片挺符合自己心境的,便转发了,但如今一想,总得应该有总结自己人生的东西,别人的终究是别人的。

    林乔大学一年体会最深的是偶尔思考自己到底应该做什么的问题,到底做什么对得起自己的青春。如今无论是那个年代的人,说起青春都似乎是有资格先来一声沉重的叹息的。6070后的叹息是时代变化的复杂,这一辈基本是自己的父母,他们的青春在普遍贫困的大环境下显得朴实而进取,隐忍而坚韧;80后的叹息似乎多些迷茫,赶上改革开放,赶上计划生育,赶上大学国家扩招,赶上一个内外蹦跳着的复杂时代,林乔小时候谈论的中心还是他们那一代青春的锋芒,而今这一代人已然而立之年,社会问题显得更为沉重;90后的叹息,不乏被人作为故作深沉的猜度,但其实这一代人已经不小了,真的不年轻了,林乔如今还能回忆自己小学时没心没肺的野蛮模样,初中时情窦初开的青涩,上了高中和大学,离人事之距离已然近了很多——90后这一代存在着太多的圈圈,分类太多以后可能心境就更加复杂了,获得信息渠道多了之后,可能对这个时代更加了一层悲观无奈,就这样长大着,被推着推着就到了20岁的年纪,然后在那一年生日的时候,喝着饮料亦或是啤酒,独自一人低头沉吟或是拍着朋友的肩膀,向着世界宣告自己将要告别青春,但是我们的青春到底是怎样的,它最值得留恋的是什么?    

是那些爱情么?或许它确实增色不少,90后太孤单了,需要被爱和释放自己爱别人的能量,但那如果只是青春里干的事情,就太肤浅了,林乔总觉得爱情这个东西自己并不太懂,都是用感觉在刻画临摹,而不是努力地让它细水长流,因为一直被呵护着,真正怎样去读懂一个人,真的太难。

那是友情么?或许这个问题出现在这里为难了很多人,情义二字林乔不敢看轻,也从未看轻,但是自己来到这个世上就是为了让生命和生命紧紧连接在一起,享受同类之间相处的亲昵,这似乎对世界太自私了些,或许林乔这一辈人真的有能力在一个很小的圈子里游戏生活,大家一起旅游,一起开房打游戏,一起打扑克打麻将,而且不得不承认这很有安全感和满足感,但是青春不只是一起享受世界——这是林乔说的,在一个最有力量、最有勇气、最有想法的年纪,不敢或者懒得去思考些人生理想的事儿,其实挺失败的。自己有幸到这世界上走一趟,世界先己的人已经为这个社会制定了规则,暗暗地告诉自己一些事情优先级,一些门道和捷径,有些是忠言,有些却是浪费了自己的时间,因为很多时候自己在没想好要干什么的情况下已经走上了一条路,心想着管他呢,老子闯一闯就是了,闯到头破血流也是个英雄——不排除有部分人在这条路上慢慢喜欢上了,但是更多的却是迷茫、反抗、挣扎、平息、苟活的节奏,到人生的一个年纪后悔一阵子或是一辈子罢了。

林乔觉得最美的青春不一定是成功的,但一定要是自己想要过的青春,而不是“就这样吧”的青春。她很欣赏《那些年》那个画漫画的女生,在学校就那里默默地傻傻地画着,感觉画着一些很不真实、很不值得的东西,如果从如今的价值观来讲就是颓,但是青春里喜欢的东西坚持下来了,就成了漫画家,即使工作的时候压力很大,但是因为自己喜欢,所以能够忍耐。而今大学里,也看到过很多这样的人,因为有梦想,所以即使身处困境,却依然淡定,这让林乔觉得很受鼓舞。

当初高考后林乔一度想去读师范,觉得自己适合,也有人说自己适合,并且她贪图着那令人垂涎的假期和较高的身份地位,后来与老师谈论后发现自己看到的只是表象,而后开始动摇和权衡,又由于自己不太喜欢北京,便舍弃了去北师大的念头,去了离家近的浙大。现在浙大的专业确定了,没有特殊情况林乔将去读新闻,其实自己觉得挺幸运的,因为在大学突然发现适合和喜欢是不一样的,新闻确实是自己感兴趣的,倒不是写策划、报民生新闻之类,而是在中国重要的转型期能够用自己的眼睛察觉,用自己的理性撰写,用自己的智慧登报的调查记者。林乔提到了王克勤,她认为王克勤说的很好,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辩证地看问题能够支持自己更有毅力地走下去。

细看青春二字,当初贯穿三个月的一道竖,在以后的回忆中只能包容成为三天的长短,那道竖也在之后的人生中生发出了别样的意义 。林乔在江边倚着栏杆,吹着风,心里默念:趁着还年轻找着方向就努力吧,努力过无论结果怎样,自嘲一句:毕竟还青了个春。

分享到:MYZJ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