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学看法:生命意义追问未果

“灵修”培训课程
疾病是主因,天气是诱因
夏媛洁(下文简称夏):“近一段时间,校园内发生多起大学生自杀事件。主要原因是什么?”
何妙刚(下面简称何):“抑郁症!抑郁症是主要原因,也是几乎所有的官方原因。但患病或病情加重的原因则另当别论,它可能确实是遗传原因;但部分‘抑郁症’则是一种托词。打个比方,有个学生本来身心健康,但进入大学后因抑郁症自杀,他患病和病重的很大一部分原因便是校园因素,校方因之是要承担部分责任的,但为转移来自社会的压力,有的学校就会拿‘抑郁症’作挡箭牌。其次是天气,春天抑郁症发病率高,是一大诱因。
最根本的是自我情绪调节能力差
夏:“除了疾病、天气等因素,还有其他的社会因素么?”
何:“生活压力大,节奏快等都是客观的社会因素,但最根本的还是现代人心理脆弱、抗压能力差,面对来自家庭、制度、道德等各层面的压力,无法自我调节情绪、放松静心。
“凤凰网一篇时评说的是‘灵修’培训课程在上海、广东等精英、白领阶层中风靡。‘灵修’原来叫做‘奥修教’,是一个邪教组织,在印度声名狼藉、在西方多国被直接驱逐。”
“但为什么换了个名头,邪教就在中国颇受追捧?难道这些社会精英无法辨识课程中的淫乱成分?其实是他们对于‘灵修’所提倡的发挥潜能、解放自我的强烈认同,便不加选择地狂热追随。这也可以看出中国现代人的自我调节能力低,一旦遭遇坎坷就无助迷茫。”
具体原因难还原,内心世界极丰富
夏:“大学生自杀有其他具体原因吗,比方说学业压力大?失恋?”
何:“每个个案的具体原因是无法还原的,因为往往忧郁症患者自我封闭较强,你无法走入他的内心世界,无法知晓他眼中的世界。也许在他们眼中的世界是毫无色彩的,是死的。”
夏:“那在这些自杀者间有共性吗?”
何:“每个自杀者的内心世界都是很丰富的,甚至说他们都可以算作哲学家。有自杀倾向的人认识世界很深,思考人生很多,但是得出的结论和正常人不同。他们可能是一群智商很高又极其敏感的人群,朋友并不多,想得却很多。在思考生死这一重大人生问题时,会在某一环节发生偏差,可能是因为疾病,也可能是因为易走极端的个性,而最终选择了自杀。比如说最近南京高校女生‘走饭’抑郁症自杀、大学女生意外怀孕自杀……”
即使很苦很难,经历本身就赋予了生命意义
夏:“您对自杀是什么态度呢,特别是大学生自杀?”
何:“作为外人,我无法理解自杀行为。自杀是最自私的行为!他们为了自我解脱,完全不顾及亲人、朋友。我也看过一些年轻的自杀者的博文,发现他们持有的生死观往往是‘人自出生起就走向死亡’、‘19和90除以无穷大都是相等,因此活19岁还是90岁都是一样的’……但我非常不赞同这类人生观。这70年,对于整个浩淼的宇宙而言确实微不足道、毫无意义;但对于个人而言是极有意义的,因为这是一种经历,即使很苦很难,经历本身就赋予了生命意义。”
夏:“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何:“两个方法:一个是自我解脱,一个是及时稳定情绪。自我解脱是要学会自我调节情绪。在学校里,有不少专业心理咨询师能提供专业的抑郁症治疗。但他们不可能随时随地为你服务,因此自我调节就显得相当重要。如果你无法很好地做到,那么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就可能被淘汰。”
“帮助有自杀倾向的人及时稳定情绪。其实自杀往往是一念之差,它不同于疾病是一个长时间的煎熬。本来有个人决议3点自杀,如果在2点半有个朋友和他通了电话,不知不觉过了3点,他那份‘决意’可能就不那么坚决了;如果朋友在电话了开导了他,他甚至能完全放弃自杀的念头。在我家,座机虽不常用但一直保留,这么做就是以防某天某位老兄想不开,打不通我电话;但只要我能够接到电话并及时帮他稳定情绪,那么他能活下去的可能就大大增加了。”
——夏媛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