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米虫生活。昨晚熬夜到凌晨4点,早上10点醒来,窗外传来一阵阵哭声。我心里一怔,住在我家后面的大伯过世了。
我们从小便是邻居,20多年了,他可以说是从小看着我长大。虽然他话不多,我也不记得跟他有过什么长对话,但是至少他人在那里。知道他有病也是在今年,尿毒症,没想到会那么快。我问过妈妈,怎么会那么严重。妈妈说,农村人,要么不发病,一发病就很严重。的确,大伯一辈子为子女辛辛苦苦,生一点小病也不会想着去医院,吃点药就好了;等到病越拖越厉害,就来不及治了。半年前,看到大伯,顶多就是有点消瘦,没想到已经这么严重。 在医院住了几个月后,他就回家了。其实,医生早就劝他们可以放弃了,可他们还是让他住院,舒服一点。他回家后,我妈妈经常去探望,说他很瘦了,生活不能自理了,不能吃法了,没有意识了······我始终没有去看过他,一方面是不敢,另一方面是不想看到一个生命就这样慢慢消失在我面前,到底是我懦弱了。
生命何其脆弱,从盛开到凋零有时不过是几个月甚至一瞬间。一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消失了,永不再来。我不知道人有没有来世或有没有天堂,但他与这个世界已经告别了。不管是否情愿,不管是否有遗憾,不管他有过什么成就或罪过。面对死亡,其他的东西都变得微不足道了。
08年的时候,妈妈生病住院,动手术、化疗,老实说,我并没有意识到,问题有多么严重,我们有多么幸运,妈妈并没有离开我们。妈妈曾经说过,与其连累我们,不如死了算了。但还有两个孩子在,她死了,我们也可怜。感谢妈妈,没有放弃我们。我深深记得,小学五年级的时候,一个女同学的妈妈跳水库自杀了。我后来跟这个同学聊过天,原来她妈妈生病了,怕连累家里,就寻了短见。其实,她妈妈并不是没有救,只是治疗费用太高。我经常想,钱财是身外之物,人才是最重要的。只要把人保住了,其他都好说,都有可能。一旦人没了,很多事情都不能参与了,留给孩子、家人多少遗憾呢。
我原本以为大伯还能撑一段日子,没想到,这么快。我有一瞬间这么想,早点去,可以少受一点苦,也未尝不好。以前听过一个关于临终关怀的讲座,就有这样的争议:是让病人舒服一点早点离开还是想办法延长存活时间。我曾经有些阴暗地想,延长存活时间,到底是为了病人自己好,还是为了家人能得到安慰?作为一个外人,我可以豁达地说,尊重病人自己的意志,让他舒舒服服走。可放到我自己身上,我还是会自私地希望,亲人能陪我们到最后一刻。
虽然没有读过于娟的《此生未完成》,我可以体会到她的遗憾。此生未完成,奈何缘已尽。我不知道,在生命的尽头,人会想些什么。在读罗素的《我为什么而活》时,对一句话尤其印象深刻,“这就是我的一生。我觉得这一生是值得活的,如果真有可能再给我一次机会,我将欣然再重活—次。”有多少人会后悔,如果再给我一次聚会,我绝不这样做,我一定会重获一次。可见,罗素的生活状态是一种多么惬意、无所愧疚、不留余地,这是我深深赞赏并向往的生活。
每个人都只有一次生命,而生命又是那么脆弱,又有什么理由不珍惜、不感激、不虔诚。为我们珍惜并珍惜我们的人,为身边的风景和感动,至少为了我们自己,不留遗憾,向死而生。
玛丽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