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常会想,人性究竟是什么,可是越想越糊涂,这世上的事永远是我们所无法想象的,因为现实总是要残酷到一种你无法忍受的极致,也总是要温情到极致。 那被屠杀的九百多万只藏羚羊,那被流沙掩埋、被暴风雪冻死、饿死的无数人们,还有许许多多不见踪迹的,你们好吗?可可西里,人们给予你如此美丽的名字,你却可以在几秒钟内让来到人间的生命消失,不留下一点点痕迹,你难道都不觉得惭愧吗?哦,我看到了一望无际的沙地,远处环绕着的是惨白的山……是的,大家应该怕你,大家确实也都怕你,可是,总有不怕死的人来挑战你,至于他们的目的,我已经无力再阐述了。 不记得在哪看过这样一段评论的话: “面对死亡,既不热切,也不冷漠,只是静静地旁观。 不是那因为草原荒漠化无羊可放只有剥皮为生的牧民的错, 也不是那近乎冷血的盗猎头目的错, 更不是国家与环保人员对濒临灭绝的藏羚羊的瞎保护, 更不是没有工资还甘愿冒生命危险保护藏羚羊的志愿巡山队伍没事干, 更不是为了哺育后代集聚在哺乳地的藏羚羊自己找死, 只是因为贫穷。” 我们总是强烈谴责犯错甚至犯罪的人(至少在我们的眼里,他们做了有悖伦理道德的事),我也如此,就像在这部片子中,我痛恨那些打羊子然后又枪杀巡山员的人,可是我不得不重新审视,马占山在被抓后在车上说的话是那么的朴实而又无赖,他不知道猎杀藏羚羊会带来怎样的后果,他只知道他是剥羊皮最快的,而这可以给他带来温饱,他可以好好地活着,他也并不是完全不在乎他人的死活,只是他无力解救,只要他自己能活着就好了,我记得在他与三个儿子逃跑被追到后,他的一个儿子解救肺水肿的人的情形,在日泰被枪杀后,他告诉尕玉怎么走到大路面的情形,他佝偻着背,蜷缩着,是的,他只是选择了屈从于这一切。前几天看到一篇据说是马加爵在临刑前写的,说实话,真的很感人,在这之前,我只知道他残忍地杀害了他的室友,可在看完后,那些室友也是有错的,但至少让我觉得马加爵没有那么恐怖了,但他本人确实也是存在问题的,这是其他的问题,在此也不多说了。而盗猎头呢?尽管冷漠,可是他只是杀他的对头——巡山员不是吗?尕玉好好地活着不是吗?即使是我们极力赞扬的日泰,在油尽粮绝的时候,他不是也不得不放弃那些人,包括他的队友,他什么也做不了,只是祈求“千万不要下雪”,可可西里的天空很美,尤其是夜晚的星空,那是一种旷达的美丽,可是这美是无情的,是啊,“天若有情天易老”,雪终究还是下了…… 尽管在贫穷面前,他们是那么的无力,但人始终是逃离不开“情”这个字的,刘栋为了救队友,连夜开车,用雪擦脸让自己清醒,用绳子挂住自己的头,直到抵达目的地,已经精疲力竭了……他深爱着自己的妻子,可是他为了可可西里的藏羚羊们,为了生死与共的兄弟们,他不得不离开……每一次有人离开,有人留下,他们都会相互拥抱、祝福,或许他们知道,当他们选择与罪恶抗争的时候,他们就知道他们将随时面临死亡…… 我想像日泰这样誓死抗争的人还有很多,我无法忘记在日泰和尕玉被盗猎头的人围着、拿枪指着的时候,日泰的立场还是如此的坚定,他明知他已经输了,那他最后的要盗猎头上缴枪支,人跟他走的话又是为了什么,是的,这确实是无力的抗争,可是却是强有力的宣战,在死亡的威胁下,在盗猎头的利诱下,他没有屈服,他的语气是那么的平静,周边的沙地、雪山也是那么的平静…… Ps:突然想起之前看过的余华的几部小说:《活着》《许三观卖血记》《黄昏中的男孩》,还有路遥的《平凡的世界》等,都表现了类似的主题,每一个都那么刻骨地、赤裸裸地展现了人性。任凭我们去思考吧,思考过后,我希望我们原本最初的美好的理想没变,尽管我们改变不了什么,但即使是一丝丝的善意也值得我们去完成,更何况我们肩负有这样的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