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的建设性?

文科,你的建设性在哪里?


在一些人眼中,现今的人文学科一无创新,二无产出,对人们的实际生活影响有限,可以说,它几乎是没有建设性的。然而文科的确实实在在存在着。存在即合理并不能解释为什么它总给人以“无用”的感受。反过来说,如果文科是有建设性的,它就不应该仅仅呈现出现在这个样子。那么,建设性哪去了?[详细]

文科的症结?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当我们在质问文科失去建设性的同时,也在寻找一个解答。或许是以理科为重的中国式“文理分科”教育,使得人们对文科逐渐产生偏见;或许是认知文科途径的不明显,使得文科萌上“孤高”的色彩;或许是文科自身的特点,使得它“孤高”地保持沉默。你怎么看呢?



人文主义教育的缺失?


我们这一代,应该经历的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的时代。初高中时候,谁没听过这句话,谁没心中默念过这句话?理科生听到,会郑重其事自我肯定的点点头;文科生听到,也许会自嘲一笑,也许会暗自忧心。人文科学在这样的尴尬中,在人们的忽视与担忧中发展着。[详细]



认知的选择性偏见?


在认识事物的本质中,人们总是容易被肤浅的表面现象迷惑,而在精致的功利主义助力下,偏见更加肆无忌惮。当文科在人们眼中与就业、金钱、利益直接挂钩,“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美感在扭曲的认知中变成“雾里看花隔一层”的冷淡。[详细]



文科不能自证其建设性?


国内还没有强势的文科去扑灭甚嚣尘上的“文科无用”的妄语,面对难以从自身角度证明其建设性的质疑,文科学科似乎无法进行有力的辩驳。从文科自身角度出发,问题的症结并不仅在此。[详细]



文科的忧虑?

外在的建设性争论,归根结底或许还是对文科自身发展的忧虑。如果我们回到问题的源头,再仔细看看理工科学生对文科的认知,或许会有不同的感受?如果我们化文科内部干戈为玉帛,或许文科的忧虑也会减轻。如果文科的忧虑能转化为长久的公共议题,争论本身也将不复存在吗?



文科的围城


在其他学科眼中,对“没有建设性的文科”认可仍然多于质疑。文科像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探头探脑的,城里的人则闭门自守拥兵自重,墙里墙外共同的特点就是怀抱着一种微妙的自卑与自信。而兵法上说,破城,讲究的还是里应外合。[详细]



文科的傲慢与偏见


在文科内部,也存在着傲慢与偏见,金枝欲孽时刻上演。不知文,何以立?个人基本素质修炼及格之后,才有资格谈专业之事。而术业有专攻,本不应有高低贵贱之分。实用与不实用只是一种属性,不同学科之间带来的不同的经济利益,可以作为选择与否的参考,但绝非相互鄙视的证据。 [详细]



文科的“堕落”


某种意义上来说,文科的“堕落”几乎是不可避免的。随着工具理性的增加,逐利行为挣脱了道德的约束,并被承认为唯一的目的,不能在短时间产生巨大的可见效益的文科,在精密的计算标准面前多少显得有些不自信。这种不自信带来的焦虑,仍将长期困扰文科。[详细]




对文科的种种争论,没有标准答案。但无论怎么看文科,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文科迫切需要一场蜕变。我们静待这场改变。

本期策划

陈芳、邵希、许文昭、曾乐诗
周金镔、王雨琦、刘洁菲